未嗟愆节物,终必在医囊
出处:《道傍菊一首奉呈安福丞公彭子寿》
宋 · 赵蕃
彼美东篱菊,胡为官道傍。
蓬生虽翳翳,秉色故煌煌。
风露与湔洗,牛羊违践伤。
未嗟愆节物,终必在医囊。
蓬生虽翳翳,秉色故煌煌。
风露与湔洗,牛羊违践伤。
未嗟愆节物,终必在医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东篱菊:指代菊花,东篱是古代文人常用来隐逸的意象。官道傍:官道边,暗示菊花被忽视,本应在田园中。
蓬生:蓬草,形容菊花生长的环境杂乱。
医囊:象征着菊花可能被用于医药用途,体现了其价值。
翻译
那美丽的菊花生长在东边的篱笆旁,为何却要在官道边呢?虽然蓬草杂乱,但菊花依然保持鲜艳的色彩。
菊花经受风雨露的洗礼,避免了牛羊的践踏之苦。
它并未因时节不合而叹息,终究会有人将它采入药囊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丛菊花生长在路边的景象,诗人以之象征高洁品格。"彼美东篱菊",赞美菊花的美丽,暗示其本应在隐士的东篱下盛开,却被置于官道旁。"蓬生虽翳翳,秉色故煌煌",意指菊花虽然身处尘埃之中,但其鲜艳的颜色依然耀眼,比喻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露与湔洗,牛羊违践伤",描述菊花经受风雨和牛羊踩踏的考验,显示出其耐受力和孤独坚守。
诗人并未因菊花被弃置路边而惋惜其错过时节,反而坚信它最终会因其美德而被人发现并得到应有的重视,"未嗟愆节物,终必在医囊",暗指菊花的药用价值,意味着它的价值终将被人们发掘。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菊花的形象,寄寓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以及对公正识才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