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搴江南秀,一见空马群
出处:《次韵答王慎中》
宋 · 黄庭坚
有身犹缚律,无梦到行云。
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
我搴江南秀,一见空马群。
夸士慕钟鼎,寒儒守典坟。
吾欲超万古,乃如负山蚊。
能来商略此,趺坐对炉芬。
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
我搴江南秀,一见空马群。
夸士慕钟鼎,寒儒守典坟。
吾欲超万古,乃如负山蚊。
能来商略此,趺坐对炉芬。
注释
身:身体。犹:还,仍然。
缚:束缚。
梦:梦境。
行云:飘逸的云彩。
俗里:世俗。
光尘:纷扰与尘埃。
合:混杂。
胸中:内心。
泾渭分:界限分明。
搴:向往。
江南秀:江南的秀美。
夸士:崇尚名士。
慕:追求。
钟鼎:名贵的钟鼎。
寒儒:贫寒的学者。
守:坚守。
典坟:经典文献。
超:超越。
万古:万世。
负山蚊:背负大山的微小生物。
能:如果。
商略:商讨。
此:此事。
趺坐:席地而坐。
炉芬:炉火边的温暖氛围。
翻译
即使身处束缚之中,梦境中也不再有飘逸的云游。世俗的纷扰与尘埃混杂,内心却保持着清晰的界限。
我向往江南的秀美,如同看见空中的马群。
人们崇尚名士,追求钟鼎之贵,而寒门学子则坚守经典文献。
我渴望超越万古,却如同背负大山的微小蚊虫。
若有人能来商讨此事,我们便席地而坐,共享炉火边的交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次韵答王慎中》。诗中,黄庭坚以个人的境遇和心境为切入点,表达了对世俗束缚与内心追求的对比。"有身犹缚律"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虽然身处世间法则之中,但仍有挣脱束缚的愿望;"无梦到行云"则暗示了他对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俗里光尘合"写出了尘世的纷扰与浑浊,而"胸中泾渭分"则强调了他内心的清晰与坚守,表明他对知识与学问的执着。"我搴江南秀"表达了对江南秀美之地的赞美,暗喻自己追求卓越的志向,"一见空马群"则寓言般地展现了他期待突破现状,超越前人的理想。
"夸士慕钟鼎,寒儒守典坟"两句,通过对比富贵之人对权势的追求和寒门学者对经典文献的坚守,揭示了诗人对高尚品格和学术精神的崇尚。"吾欲超万古,乃如负山蚊"进一步表达了他超越时空的雄心壮志,却又自嘲为如同背负大山的小蚊子,显得力不从心。
最后两句"能来商略此,趺坐对炉芬",邀请朋友一同探讨这些深思熟虑的问题,共享炉火边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寻求共鸣和交流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