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见匡庐百叠苍,轺车八月下浔阳
出处:《赋得庐山送卢师陈》
明 · 文徵明
谁见匡庐百叠苍,轺车八月下浔阳。
天开画障芙蓉出,风约银河瀑布长。
秀色从来堪揽结,壮游还待发文章。
因君忽动江湖兴,便儗东林问草堂。
天开画障芙蓉出,风约银河瀑布长。
秀色从来堪揽结,壮游还待发文章。
因君忽动江湖兴,便儗东林问草堂。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赋得庐山送卢师陈》。诗中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联“谁见匡庐百叠苍,轺车八月下浔阳”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的雄伟壮观,仿佛百层叠嶂的翠绿山峦在眼前展开,轺车(古代的一种轻便马车)载着友人从高处缓缓下至浔阳(今九江),隐喻了旅程的开始与离别的情感。
颔联“天开画障芙蓉出,风约银河瀑布长”进一步渲染了庐山的自然之美。天边仿佛展开了一幅画卷,芙蓉花在云雾间若隐若现,银河般的瀑布在山间奔腾不息,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庐山的壮丽景象。
颈联“秀色从来堪揽结,壮游还待发文章”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赞叹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秀美的山色令人陶醉,而壮游的经历则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期待通过文字来记录这份美好。
尾联“因君忽动江湖兴,便儗东林问草堂”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因为友人的到来,诗人突然产生了向往江湖生活的兴致,希望像东林寺的僧人一样,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壮丽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友情与自然之美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