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长淮岸头村树斜,短棹系岸惊栖鸦全文

长淮岸头村树斜,短棹系岸惊栖鸦

出处:《自颍水入淮
清 · 洪亮吉
我为颍川谣,忽与颖尾别。
君歌月映清淮流,不识孤篷已飘雪。
长淮岸头村树斜,短棹系岸惊栖鸦
可怜人鸟共凄绝,天水阔处难为家。
操舟者谁北风劲,十五吴姬寄身命。
风波到眼不识愁,妆罢只照长淮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颍水进入淮河的旅程中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旅途中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

首句“我为颍川谣,忽与颖尾别”以“颍川谣”开篇,暗示了诗人对颍水的深情,而“忽与颖尾别”则表达了离别之情,预示着旅程的开始。接下来,“君歌月映清淮流,不识孤篷已飘雪”两句,通过月光下的淮河水流和远处飘雪的孤篷,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沿途景色的敏感捕捉。

“长淮岸头村树斜,短棹系岸惊栖鸦”描绘了淮河岸边的景象,斜倚的村树和系在岸边的小船,以及被小船惊扰的栖鸦,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可怜人鸟共凄绝,天水阔处难为家”两句,将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旅途艰辛和孤独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生命脆弱和无常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操舟者谁北风劲,十五吴姬寄身命”聚焦于舟行的劳苦,特别是那位年仅十五岁的吴地女子,她以生命为代价,寄希望于这条航程,其境遇令人动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受和对旅途中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关注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