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霜蹄展也宜,席门车辙记当时
出处:《寄汪碧巢》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千里霜蹄展也宜,席门车辙记当时。
荆花乍落庭前叶,棠树欣添岭外枝。
百岁遗黎传世泽,八蛮儿女诵新诗。
桂江东下番禺近,暂报琅玕慰所思。
荆花乍落庭前叶,棠树欣添岭外枝。
百岁遗黎传世泽,八蛮儿女诵新诗。
桂江东下番禺近,暂报琅玕慰所思。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的作品《寄汪碧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往时光的回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首联“千里霜蹄展也宜,席门车辙记当时”,以“霜蹄”比喻时间的流逝,千里之遥,岁月如流,但那份记忆中的情谊依然清晰可见,如同门前的车辙,深深烙印在心中。这里既有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也有对往昔友情的怀念。
颔联“荆花乍落庭前叶,棠树欣添岭外枝”,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更迭。荆花的凋零与棠树的繁茂,既是对季节变换的描绘,也是对生命循环的隐喻。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
颈联“百岁遗黎传世泽,八蛮儿女诵新诗”,将视野拓宽至更广阔的时空,赞美了先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以及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承。这一联不仅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敬仰,也表达了对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尾联“桂江东下番禺近,暂报琅玕慰所思”,以地理上的距离与心灵上的接近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异地,但心系友人,通过简短的问候来慰藉彼此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桂江”、“番禺”、“琅玕”等意象,不仅增添了地域特色,也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富有层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光、文化传承等主题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