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衰草荒郊外,争使行人不泪流
出处:《忆秉之》
明 · 王鏊
败苇萧萧古岸头,垂杨两岸送行舟。
夕阳衰草荒郊外,争使行人不泪流。
夕阳衰草荒郊外,争使行人不泪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情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离别时的哀伤情绪。
首句“败苇萧萧古岸头”,以“败苇”和“萧萧”描绘了岸边枯萎的芦苇在秋风中摇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荒凉、寂寥的氛围。“古岸头”则暗示了地点的古老与沧桑,为整首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次句“垂杨两岸送行舟”,转而以“垂杨”与“行舟”形成鲜明对比,垂杨的绿意与行舟的动势,既展现了生机与活力,也暗含了送别的温馨与不舍。垂杨仿佛是友人的情感寄托,用其特有的姿态为离别的人送上祝福与期待。
第三句“夕阳衰草荒郊外”,将画面推向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衰败的草地上,荒郊外的景象更加凸显了离别的孤独与寂寞。夕阳的美与衰草的荒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既壮丽又悲凉的意境,强化了离别时的感伤情绪。
最后一句“争使行人不泪流”,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依恋与不舍之情。在这样的场景下,即便是最坚强的人也无法抑制泪水,充分体现了离别之痛的深刻与强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之美与情感之深,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哀婉的艺术效果,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为诗中所蕴含的深情与离愁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