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小桥东去今成路,回首中洲但暮烟全文

小桥东去今成路,回首中洲但暮烟

出处:《吊林和靖墓
明 · 邵宝
赋得梅花万古传,水滨孤冢却萧然。
閒云于我心俱隐,老鹤如人骨半仙。
朝市尚馀观物地,儿童不省入城年。
小桥东去今成路,回首中洲但暮烟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的《吊林和靖墓》,通过描绘林和靖墓周围的景致与氛围,表达了对这位宋代隐士的追思与敬仰之情。

首联“赋得梅花万古传,水滨孤冢却萧然”,以梅花作为林和靖精神的象征,赞美其品格之高洁,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水滨的孤冢在寂静中更显凄凉,却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颔联“闲云于我心俱隐,老鹤如人骨半仙”,将云、鹤比作林和靖的精神伴侣,云的飘逸与鹤的高洁,都映照出诗人对林和靖人格的向往与共鸣。这里的“隐”与“半仙”既是对林和靖隐居生活的描述,也是对其精神境界的高度赞扬。

颈联“朝市尚馀观物地,儿童不省入城年”,对比了世俗的繁华与林和靖所追求的自然与宁静。即便是身处尘世,林和靖仍能找到观察万物、领悟自然之道的地方;而儿童们或许已经忘记了进入城市的时间,暗示了林和靖生活与世隔绝的纯净与简单。

尾联“小桥东去今成路,回首中洲但暮烟”,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小桥连接着过去与现在,通往林和靖墓的方向。当诗人回首时,只见中洲上空弥漫着一片暮烟,这既是对林和靖墓所在之地的描写,也是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林和靖墓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林和靖高尚人格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