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见公奔走谓公劳,闻公引退云公高全文

见公奔走谓公劳,闻公引退云公高

出处:《赵阅道高斋
宋 · 苏轼
见公奔走谓公劳,闻公引退云公高
公心底处有高下,梦幻去来随所遭。
不知高斋竟何义,此名之设缘吾曹。
公年四十已得道,俗缘未尽馀伊皋。
功名富贵皆逆旅,黄金知系何人袍。
超然已了一大事,挂冠而去真秋毫。
坐看猿猱落罝罔,两手未肯置所操。
乃知贤达与愚陋,岂直相去九牛毛。
长松百尺不自觉,企而羡者蓬与蒿。
我欲赢粮往问道,未应举臂辞卢敖。

拼音版原文

jiàngōngbēnzǒuwèigōngláowéngōngyǐn退tuìyúngōnggāo

gōngxīnchùyǒugāoxiàmènghuànláisuísuǒzāo

zhīgāozhāijìngmíngzhīshèyuáncáo

gōngniánshídàoyuánwèijìngāo

gōngmíngguìhuángjīnzhīrénpáo

chāoránleshìchíguānérzhēnqiūháo

zuòkànyuánnáoluòwǎngliǎngshǒuwèikěnzhìsuǒcāo

nǎizhīxiánlòuzhíxiāngjiǔniúmáo

chángsōngbǎichǐjuéérxiànzhěpénghāo

yíngliángwǎngwèndàowèiyìngáo

注释

公:指代某位尊贵的人。
劳:劳累,辛苦。
引退:辞职,退隐。
高:高尚,地位高。
高斋:雅致的书房。
吾曹:我们这些人。
得道:悟道,明白人生道理。
伊皋:古代贤人。
逆旅:比喻短暂的人生旅程。
袍:衣袍,象征权势。
挂冠而去:辞官归隐。
秋毫:极小的事物。
罝罔:捕兽的网。
操:掌握,控制。
贤达:贤明通达的人。
愚陋:愚笨浅陋的人。
长松:比喻高人。
赢粮:带着粮食。
卢敖:古代求道之人。

翻译

见到您忙碌奔波,都说您劳苦功高。
您的内心自有高低,梦境与现实随境遇变化。
不明白高雅的书房有何深意,这个名号设立原为我们的考量。
您四十岁已悟大道,世俗缘分还未了结。
功名富贵如同过客,黄金究竟为谁穿上华袍。
超脱世俗已成大事,辞官而去如秋毫不留恋。
静观猿猴落入陷阱,双手紧握不愿放手。
方知贤能与愚钝之别,并非微不足道。
高大的松树不自知其高,仰望者却是蓬草和蒿艾。
我渴望带着粮食去求教,不会轻易拒绝卢敖的邀请。

鉴赏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公子的人格与境遇。"见公奔走谓公劳,闻公引退云公高",开篇便展现了公子的两面性格,一方面勤勉不息,另一方面却又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羁绊。这一“劳”与“高”的对比,不仅映射出公子复杂的内心世界,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嚣的精神追求。

"公心底处有高下,梦幻去来随所遭",诗人进一步探讨了公子的内在情感与外界变化之间的关系。这里,“高下”指的是公子对世事的态度,而“梦幻去来”则寓意于世事无常,公子的心境亦随之起伏。

"不知高斋竟何义,此名之设缘吾曹",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斋”这一称谓的好奇与不解。同时,“此名之设缘吾曹”也揭示出公子之所以被赋予这样的名称,是因为他超凡脱俗,与众不同。

接下来的"公年四十已得道,俗缘未尽馀伊皋",则透露出公子虽然已经悟到人生真谛,但世俗的羁绊尚未完全摆脱。这里,“四十”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而“得道”表明公子的精神成就。

"功名富贵皆逆旅,黄金知系何人袍",此处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功名、富贵等世间追求比作逆旅,即反常的旅途。同时,“黄金知系何人袍”则是对物质财富的轻蔑之意。

"超然已了一大事,挂冠而去真秋毫",这一句中,“超然已了一大事”表明公子对于俗世的一切已经超脱,而“挂冠而去真秋毫”则描绘出公子离去时的超然气度。

接着的"坐看猿猱落罝罔,两手未肯置所操",这里通过猿猱(即猴子)被网捕捉的景象,隐喻世人被名利所困。诗人以此强调公子的超脱和不为物欲所动摇。

"乃知贤达与愚陋,岂直相去九牛毛",这一句中,“乃知”表明一种豁然开朗的认识,而“贤达与愚陋”则是对智慧与愚昧的区分。这里通过“九牛毛”的比喻,强调两者之间的差距之大。

"长松百尺不自觉,企而羡者蓬与蒿",此处诗人以长松比喻公子高洁的品格,而“企而羡者”则是对那些渴望却无法达到的人们的描写。这里,“蓬与蒿”代表了低贱和不足挂齿的事物。

最后的"我欲赢粮往问道,未应举臂辞卢敖",诗人表达出一种想要远离尘世、追求道德的愿望,但却又感到难以割舍世间的情感。这里,“赢粮”意指积累精神上的财富,而“举臂辞卢敖”则是对脱离现实世界的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公子高洁品格与超然态度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和精神追求。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