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瞰扬澜连左蠡,白琉璃地覆鲛绡
出处:《左蠡亭重九夕同东美玩月劝酒》
宋 · 郭祥正
平生看月无今宵,一亭危在山之椒。
下瞰扬澜连左蠡,白琉璃地覆鲛绡。
欲披锦袍搥鼓过,世无贺老谁相和。
屈原憔悴湘水滨,夷齐自守西山饿。
且来登高望明月,拂拂霜风濯烦热。
身心都在清凉宫,一点无尘光皎洁。
与君同游执君手,况逢令节当重九。
不忧短发还吹帽,头上有巾先漉酒。
饮醇酒,望明月。
我归姑孰溪,君赴黄金阙。
明年此会知谁健,细看茱萸莫轻别。
下瞰扬澜连左蠡,白琉璃地覆鲛绡。
欲披锦袍搥鼓过,世无贺老谁相和。
屈原憔悴湘水滨,夷齐自守西山饿。
且来登高望明月,拂拂霜风濯烦热。
身心都在清凉宫,一点无尘光皎洁。
与君同游执君手,况逢令节当重九。
不忧短发还吹帽,头上有巾先漉酒。
饮醇酒,望明月。
我归姑孰溪,君赴黄金阙。
明年此会知谁健,细看茱萸莫轻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郭祥正在左蠡亭重阳之夜赏月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首句“平生看月无今宵”,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月色的独特感受,认为这是他一生中从未见过的美丽月夜。接着,“一亭危在山之椒”描绘了亭子的位置,位于山顶,视野开阔,为赏月提供了绝佳的地点。
“下瞰扬澜连左蠡,白琉璃地覆鲛绡”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月光下的水面比作白琉璃地,覆盖着鲛绡,形象地展示了月光洒在水面上的美丽景象。
“欲披锦袍搥鼓过,世无贺老谁相和”表达了诗人想要在月夜中尽情欢歌的愿望,但又感叹无人能与之共鸣,流露出一丝孤独感。
接下来,“屈原憔悴湘水滨,夷齐自守西山饿”两句,借用了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且来登高望明月,拂拂霜风濯烦热”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高赏月,享受清风拂面,洗涤心灵的愉悦。
“身心都在清凉宫,一点无尘光皎洁”描绘了月光下的身心得到净化,心境如月光般明亮纯净。
“与君同游执君手,况逢令节当重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度佳节的喜悦,以及对友情的珍惜。
“不忧短发还吹帽,头上有巾先漉酒”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即使头发稀疏也不在意,更关心的是与友人的饮酒畅谈。
最后,“饮醇酒,望明月。我归姑孰溪,君赴黄金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依依不舍,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明年此会知谁健,细看茱萸莫轻别”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友情的珍视,希望明年还能相聚,共同品味茱萸的香气,不要轻易离别。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