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为高贤三避舍,独怜知己更开颜
出处:《又答和区白斋一首》
明 · 王渐逵
家住山林只爱山,采薇煨芋即为丹。
眠馀芳草醒仍醉,歌入沧浪去复还。
每为高贤三避舍,独怜知己更开颜。
老来六籍成何补,马郑源头见一班。
眠馀芳草醒仍醉,歌入沧浪去复还。
每为高贤三避舍,独怜知己更开颜。
老来六籍成何补,马郑源头见一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诗人,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活简单而充满诗意。首句“家住山林只爱山”,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接着“采薇煨芋即为丹”一句,以采食野菜和烤芋头自比仙丹,寓意生活虽简朴却充满乐趣。
“眠馀芳草醒仍醉,歌入沧浪去复还”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无论是梦醒时分还是歌声融入河流,都充满了对自然的依恋和赞美。接下来“每为高贤三避舍,独怜知己更开颜”则体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敬仰以及对真正知音的珍视,即使在面对高人时也愿意退让三分,而在遇到知己时则会露出笑容。
最后,“老来六籍成何补,马郑源头见一班”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认为书籍知识对于一个已经深谙自然之道的人来说,可能已无太大助益。同时,通过引用“马郑源头”这一典故,暗示自己在学问上或许有所成就,但更多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高洁人格的尊重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