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未六十,赍志没蒿里
出处:《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金 · 赵秉文
昔我平生友,峨冠及偕仕。
居官不避事,力学固为已。
非无济时策,垄断亦云耻。
行年未六十,赍志没蒿里。
蹇予随朝班,星霜几四纪。
譬如远寻客,日暮行所止。
养志归田庐,晚节犹可恃。
居官不避事,力学固为已。
非无济时策,垄断亦云耻。
行年未六十,赍志没蒿里。
蹇予随朝班,星霜几四纪。
譬如远寻客,日暮行所止。
养志归田庐,晚节犹可恃。
鉴赏
这首诗是金代诗人赵秉文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和作之一,名为《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九)》。通过这首诗,赵秉文表达了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仕途生涯的反思。
诗中首先提到的是对老友的追忆,这位老友曾与他一同入仕为官,秉持着不避事、勤于学问的原则。然而,尽管他们有着相似的价值观,但最终未能在官场有所作为,甚至在不到六十岁时便因抱憾而逝。这反映了当时官场的残酷与无奈,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接着,诗人将自己与老友进行对比,自谦地表示自己虽追随朝廷多年,却如同寻找远方客人,日暮时分才得以休息。这种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疲惫与厌倦,以及对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老友选择归隐田园生活的肯定与羡慕,认为在晚年能够回归自然,保持心灵的宁静与满足,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陶渊明隐逸哲学的认同,也反映了他对自身人生道路的重新思考与定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自省,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官场与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真正追求的探索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