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风物得大略,梦寐先已登兹楼
出处:《重修北楼十一月望日与郡僚同登因书十二韵》
宋 · 王十朋
我昔未作南诸侯,雄文尝阅龙虎欧。
泉山风物得大略,梦寐先已登兹楼。
到官正要访遗迹,忽见破屋城墙陬。
欲修不敢遽土木,经岁此志方能酬。
贡闱之馀材可办,农事之隙工乃鸠。
月逢建子飞破镜,酒呼从事来青州。
匆匆未暇众宾集,草草且与同僚游。
山川城郭壮哉郡,清源紫帽明双眸。
却惊云榭在地底,坐见日毂经檐头。
西山端可拄颊视,南海未用乘桴浮。
东瞻归路兴元亮,北望魏阙心子牟。
挥毫欲续仲宣赋,假日聊以销吾忧。
泉山风物得大略,梦寐先已登兹楼。
到官正要访遗迹,忽见破屋城墙陬。
欲修不敢遽土木,经岁此志方能酬。
贡闱之馀材可办,农事之隙工乃鸠。
月逢建子飞破镜,酒呼从事来青州。
匆匆未暇众宾集,草草且与同僚游。
山川城郭壮哉郡,清源紫帽明双眸。
却惊云榭在地底,坐见日毂经檐头。
西山端可拄颊视,南海未用乘桴浮。
东瞻归路兴元亮,北望魏阙心子牟。
挥毫欲续仲宣赋,假日聊以销吾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重修北楼十一月望日与郡僚同登因书十二韵》。诗中描绘了诗人重修北楼的过程和登楼后的所见所感。
首先,诗人回忆起自己未曾担任南诸侯时,曾经阅读过气势磅礴的文学作品,对泉山的风物有着深刻的印象,梦中已经想象过登上这座楼的情景。这表达了诗人对泉山和北楼的向往之情。
接着,诗人描述了重修北楼的过程。他亲自参与,从寻找遗迹开始,到组织工匠,筹备材料,直至最终完成。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期待,但最终实现了愿望。
在重修完成后的一个月,正值农历十一月十五日的满月之夜,诗人与郡中的官员一同登上了北楼。他们饮酒畅谈,虽然时间紧迫,未能邀请更多的宾客,但与同僚共度时光,也足以让人心情愉悦。
站在北楼上,诗人赞叹于山川城郭的壮丽景色,清源紫帽映入眼帘,使得视野更加开阔。他惊讶于云榭竟然隐藏在地面之下,仿佛日轮从檐头经过,这种景象令人感到神奇。
诗人还提到可以向东远眺,仿佛看到了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以及向北遥望京城,心中充满对朝廷的思念。他想要以此楼为灵感,续写像王粲那样的赋文,借此抒发心中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同僚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