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不终日,又作潇潇声
出处:《过润陂日晴意可喜至暮复雨伯崇有诗因次其韵》
宋 · 朱熹
客里岁云暮,我心殊未平。
悠悠惜往日,郁郁怀平生。
况复久阴雨,喜兹霜晓明。
那知不终日,又作潇潇声。
坐厌泥涂辱,空嗟鸿雁轻。
悠悠惜往日,郁郁怀平生。
况复久阴雨,喜兹霜晓明。
那知不终日,又作潇潇声。
坐厌泥涂辱,空嗟鸿雁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过润陂日晴意可喜至暮复雨伯崇有诗因次其韵》。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自己在客居他乡时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生活的怀念。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又有对人生境遇的反思。
首句“客里岁云暮,我心殊未平”点明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年末的时光,内心并未平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接着,“悠悠惜往日,郁郁怀平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眷恋与对平凡人生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内敛。
“况复久阴雨,喜兹霜晓明”转折处,诗人从阴雨连绵的天气中找到了一丝光明,霜晨的明亮给他的心情带来了一丝慰藉。然而,“那知不终日,又作潇潇声”又将这种短暂的喜悦打破,再次陷入风雨交加的现实之中,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最后,“坐厌泥涂辱,空嗟鸿雁轻”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对自由的向往。泥泞的道路、沉重的生活压力,让人心生厌倦;而鸿雁的轻盈自在,更显出人世间的束缚与局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宋代文人诗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