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顾膝上弦,流泪难相续
出处:《调瑟词》
唐 · 刘禹锡
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
朱弦二十五,缺一不成曲。
美人爱高张,瑶轸再三促。
上弦虽独响,下应不相属。
日暮声未和,寂寥一枯木。
却顾膝上弦,流泪难相续。
朱弦二十五,缺一不成曲。
美人爱高张,瑶轸再三促。
上弦虽独响,下应不相属。
日暮声未和,寂寥一枯木。
却顾膝上弦,流泪难相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调瑟:琴瑟。张弦:拨弦。
弦平:弦音平稳。
音自足:自成乐章。
朱弦:红色丝弦。
二十五:二十五根。
缺一:缺少一根。
不成曲:无法弹奏完整。
美人:美人。
高张:高亢激昂。
瑶轸:瑶制的轸(琴弦轴)。
再三促:反复催促。
上弦:上弦。
独响:独自发声。
下应:下弦响应。
不相属:不能连贯。
日暮:日落时分。
声未和:音律未和谐。
寂寥:寂静孤独。
一枯木:一棵树。
却顾:回头。
膝上弦:膝上的琴弦。
流泪:泪水涟涟。
难相续:无法继续。
翻译
琴瑟调好后拨弦,弦音平稳自成乐章。二十五根红丝弦,缺少一根无法弹奏完整的曲调。
美人喜欢高亢激昂的旋律,反复拨动瑶轸催促。
上弦独自发出声音,但下弦响应却不能连贯。
日落时分,音律仍未和谐,如同寂静孤独的一棵树。
回头看看膝上的琴弦,泪水涟涟,无法继续弹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独自弹奏瑟的孤寂情境,通过对瑟弦的调整和音乐的不和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诗中"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一句,既是对瑟的调整,也隐喻着诗人对生活、情感的期待和追求,但这种追求往往难以达到完美,如"朱弦二十五,缺一不成曲"所述。"美人爱高张,瑶轸再三促"则是对理想或美好事物的向往,但现实总是与之背离,故有"上弦虽独响,下应不相属"之叹。
诗中后半部分"日暮声未和,寂寥一枯木",则直接描绘了一个落寞孤清的景象,彰显了时间的流逝与音乐的断裂。最后两句"却顾膝上弦,流泪难相续"更是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情感无法传递和继续的悲哀。这首诗通过对瑟音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人对于美好事物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生活孤寂时内心的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