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古仙宫,楼殿荫松柏
出处:《九龙观》
宋 · 黄希旦
峨峨古仙宫,楼殿荫松柏。
昔在贞观年,天皇御区域。
九龙出池中,遗下灵踪迹。
嘉祐辛丑岁,郡侯得召伯。
是时夏六月,云日红翕赩。
殿北古龙堂,窗户久不辟。
俄然灵蛇见,宛转真像侧。
鳞甲锦绣文,灿烂辉五色。
视之颇驯扰,狎之不惊惕。
邯侯率群僚,朋来拥旌戟。
迟留夜未午,风雨满天黑。
迅电瞥四起,狂雷随一击。
须臾风雨收,形影谁能觅。
斯盖龙之灵,变化固难测。
昔在贞观年,天皇御区域。
九龙出池中,遗下灵踪迹。
嘉祐辛丑岁,郡侯得召伯。
是时夏六月,云日红翕赩。
殿北古龙堂,窗户久不辟。
俄然灵蛇见,宛转真像侧。
鳞甲锦绣文,灿烂辉五色。
视之颇驯扰,狎之不惊惕。
邯侯率群僚,朋来拥旌戟。
迟留夜未午,风雨满天黑。
迅电瞥四起,狂雷随一击。
须臾风雨收,形影谁能觅。
斯盖龙之灵,变化固难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黄希旦对九龙观的奇遇与感悟。诗中以“峨峨古仙宫”开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随后点明地点位于贞观年间,天皇御驾其地,九龙显灵,留下遗迹。接着,描述了嘉祐辛丑岁,郡侯得召伯,于夏六月,云日红炽,殿北古龙堂窗户久闭,突然间灵蛇现形,与真像相伴,其鳞甲如锦绣,五彩斑斓。
诗中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变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邯侯率领群僚,前来观赏这一奇观,尽管风雨交加,但最终风雨过后,灵蛇的踪迹却难以寻觅。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界力量的不可预测性,也寓含着变化无常的人生哲理。
整首诗运用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将历史、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既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风貌,又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