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低弱柳拖烟色,雨过新潮长石痕
出处:《雷峰三月三首》
明 · 释函是
迟迟春日醉松门,生趣翻从世外存。
七十老翁初入寺,八年慈衲望孤村。
风低弱柳拖烟色,雨过新潮长石痕。
一上峰头占海气,越王台畔黑云屯。
七十老翁初入寺,八年慈衲望孤村。
风低弱柳拖烟色,雨过新潮长石痕。
一上峰头占海气,越王台畔黑云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在松林中的宁静与生机,以及老僧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首句“迟迟春日醉松门”以“醉”字生动地表现了春日阳光的温暖与柔和,仿佛春日的阳光在松林中沉醉,营造出一种慵懒而惬意的氛围。接着,“生趣翻从世外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会,认为生命的乐趣和意义往往在远离尘嚣的自然之中得以体现。
“七十老翁初入寺,八年慈衲望孤村”两句,通过老僧的形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沉淀。老僧初入寺庙,可能意味着他正在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而“八年慈衲望孤村”,则暗示了他在寺庙中度过了漫长的时间,或许是在期待着某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或是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后半部分“风低弱柳拖烟色,雨过新潮长石痕”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春风轻拂,柳枝随风摇曳,仿佛在捕捉烟雾的颜色;雨水过后,江潮上涨,石头上的痕迹被水迹覆盖,展现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之美。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
最后,“一上峰头占海气,越王台畔黑云屯”则将视角提升至更高的境界。登上山峰,可以感受到海的气息,预示着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思考;而“越王台畔黑云屯”则可能象征着某种即将到来的变化或挑战,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老僧生活、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