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菊明疏秋,堕桃照秾春
出处:《改东门出二首 其二》
宋 · 叶适
左方拥崇冈,昔也重嶙峋。
自我护樵牧,林光稍敷纷。
与菊明疏秋,堕桃照秾春。
本求平野立,八荒辩燕秦。
终限分寸珠,僧磬通比邻。
面墙虽养蒙,意生岂名身。
自我护樵牧,林光稍敷纷。
与菊明疏秋,堕桃照秾春。
本求平野立,八荒辩燕秦。
终限分寸珠,僧磬通比邻。
面墙虽养蒙,意生岂名身。
注释
崇冈:高峻的山岗。昔也:过去。
护樵牧:砍柴放牧。
敷纷:繁多。
堕桃:落花的桃树。
秾春:繁花盛开的春天。
八荒:八方极远的地方。
辩燕秦:分辨燕赵秦地。
分寸珠:微小的珍珠。
僧磬:僧人的木鱼声。
面墙:面对墙壁。
养蒙:启蒙教育。
岂名身:怎能只求表面的名声。
翻译
左边环绕着高峻的山岗,过去这里山势险峻。自从我在这里砍柴放牧,树林的光芒逐渐繁多。
与菊花共度秋日的清亮,桃花照耀着春天的丰盈。
本来只想在这片平原上立足,分辨八方的燕秦之地。
最终却受限于微小的珍珠,僧人的磬声在耳边响起,如同邻居一般。
面对墙壁虽然适合启蒙,但内心的成长怎能仅限于表面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既有山川美景又有人文意境的画面。开篇“左方拥崇冈,昔也重嶙峋”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出山势的雄伟与变化,"昔也"二字增添了一种时光流转的感慨。
接着,“自我护樵牧,林光稍敷纷”写出了诗人亲身经历的田园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之情。这里的“护樵牧”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在山林间放牧,或许是一种隐喻,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以下两句“与菊明疏秋,堕桃照秾春”则通过菊花和桃花的生长季节,描绘出四季更迭的景象。菊花在秋天开放,而桃花则是春天的象征,这里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捕捉了自然界的美丽。
“本求平野立,八荒辩燕秦”一句中,“本求平野立”可能是在表达对宽阔平原的向往,而“八荒辩燕秦”则是通过历史地理的描述,展现了广袤的地理视野和深远的历史感。
诗歌的后半部分:“终限分寸珠,僧磬通比邻。面墙虽养蒙,意生岂名身。”则是一种禅意的流露。"终限分寸珠"可能是指时间有限,珍惜光阴;"僧磬通比邻"则是借用佛教修行者的打坐冥想来表达内心世界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最后两句“面墙虽养蒙,意生岂名身”则是在说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有种种束缚,但内心深处却能超越物质世界,达到一种精神自由的状态。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空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