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曾作子长游,今日湖山不上眸
出处:《南康道中三首》
明 · 苏葵
少年曾作子长游,今日湖山不上眸。
谁向个中嫌矮屋,几人天地未抬头。
谁向个中嫌矮屋,几人天地未抬头。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的《南康道中三首(其二)》,通过对比少年时与今日的心态变化,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少年曾作子长游”,以“子长”暗指司马迁,借以表达少年时期充满壮志豪情,渴望像历史上的伟人一样,游历四方,追求远大理想。然而,“今日湖山不上眸”,转折之处揭示了时光流转,曾经的激情与梦想似乎已不再轻易触动心弦,眼前的山水美景不再能激起内心的波澜。
接下来,“谁向个中嫌矮屋”,诗人以疑问的语气提出,是谁在面对简陋的居所时,会感到不满或嫌弃?这不仅是在探讨个人对于物质条件的态度,更深层地触及了对生活本质的思考——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哪一种更为重要?
最后,“几人天地未抬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反问,又有多少人在面对广阔天地时,能够保持谦逊与敬畏之心,不因自我而忘却宇宙之大?这句话既是对个体心态的反思,也是对社会普遍现象的批判,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不应忽视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与谦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的独特洞察,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