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有蛀地牛,曲吻利如钩
出处:《十虫吟 其八》
宋 · 舒岳祥
虫有蛀地牛,曲吻利如钩。
趯取尾作首,倒行腹为头。
燥土作陷沙,露喙伺其幽。
小虫误过之,一入出无由。
小儿嫉其然,取彼众中酋。
缚置它穴口,其类亦相仇。
一引两得之,尽置清溪流。
趯取尾作首,倒行腹为头。
燥土作陷沙,露喙伺其幽。
小虫误过之,一入出无由。
小儿嫉其然,取彼众中酋。
缚置它穴口,其类亦相仇。
一引两得之,尽置清溪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舒岳祥的《十虫吟》系列中的第八首,描绘了一种奇特的昆虫——地牛虫的生活习性和遭遇。诗中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地牛虫的外形特征:“曲吻利如钩”,形象地描绘了它的嘴巴形状和锐利。地牛虫善于通过“趯取尾作首,倒行腹为头”的独特方式改变自己的位置,这种行为在诗中被赋予了狡猾和生存智慧。
然而,地牛虫的生存之道却引来小孩子的嫉妒,他们将地牛虫中的首领“缚置它穴口”,显示出孩子们的恶作剧心理。这种行为导致地牛虫群体内部的矛盾,它们“其类亦相仇”。最后,小孩子“一引两得之”,既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又将地牛虫置于困境,它们被“尽置清溪流”。
整首诗寓言性强,通过虫子的故事,反映了儿童的天真与恶意,以及自然生物间的生存竞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