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潦本无根,雨过即漫漫
出处:《拟古诗》
清 · 慕昌溎
雄才柳柳州,文名少已擅。
如何附权贵,遂令人所贱。
幽兰竟遭锄,焦桐终入爨。
行潦本无根,雨过即漫漫。
浮游水上萍,胡为生其面。
从横更不久,水涸萍亦烂。
君子慎厥初,当几贵立断。
秋风思莼菜,伟哉彼张翰。
如何附权贵,遂令人所贱。
幽兰竟遭锄,焦桐终入爨。
行潦本无根,雨过即漫漫。
浮游水上萍,胡为生其面。
从横更不久,水涸萍亦烂。
君子慎厥初,当几贵立断。
秋风思莼菜,伟哉彼张翰。
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从夏商周到秦朝的兴衰变迁。首句“三五肇人极,圣道何巍巍”赞美了早期人类文明的开创和道德的崇高。接下来,诗人通过“夏殷逮成周,文风渐弘开”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繁荣。
然而,到了秦朝,吕政的暴政导致“吕政绝天纪,残苛恣雄猜”,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典籍也遭受摧残。“万姓坐涂炭,六籍成寒灰”形象地揭示了秦朝的残酷与文化破坏。
诗人感慨秦始皇自大无知,“自谓世无敌,沙丘忽崩摧”,讽刺其最终的败亡。阿房宫的奢华与长城的无用,成为历史的讽刺。“阿房乐未央,长城空怨堆”表达了对秦朝暴政的批判。
最后,诗人以“人文至今存,狂秦安在哉?”反问,指出尽管秦朝灭亡,但人类文明依然延续,而秦朝的罪恶则被历史铭记。“千古骊山下,秽德衔余哀”以骊山作为秦朝遗迹的象征,表达了对秦朝暴政的哀悼和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叙事和对比,寓言般地揭示了权力滥用与文明衰落的主题,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