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云漠漠方笞兵,油幢安用白面生
出处:《争棋》
宋 · 方岳
江南底处无杨柳,海内何人解诗酒。
春蓑雨湿蕙烟寒,閒却鸥沙钓竿竹。
塞云漠漠方笞兵,油幢安用白面生。
东山屐齿藓花绿,鹤唳风声到棋局。
春蓑雨湿蕙烟寒,閒却鸥沙钓竿竹。
塞云漠漠方笞兵,油幢安用白面生。
东山屐齿藓花绿,鹤唳风声到棋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江南:指江南地区。解:理解,懂得。
诗酒:作诗饮酒,文人雅事。
春蓑:春天的蓑衣。
鸥沙:鸥鸟栖息的地方。
塞云:边塞上的乌云。
笞兵:出兵征伐。
白面生:年轻的军官。
东山:泛指名士隐居之地。
屐齿:木屐的齿孔。
鹤唳:鹤的叫声。
翻译
江南哪里没有杨柳,海内又有谁真正懂得饮酒作诗。春天穿着蓑衣在细雨中钓鱼,蕙草烟雾中带着几分寒意,闲暇时坐在鸥沙旁的竹竿边。
边塞上空乌云密布,正准备出兵作战,哪有闲暇让面白的年轻人指挥油幢(军旗)。
东山之上,青苔覆盖的木屐踏过绿苔藓花,风中的鹤鸣声传到了棋盘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日的生活图景,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的淡泊与自得。开篇“江南底处无杨柳”,即点明了场景,但未见江南常见的杨柳,或许是季节不适,或者是诗人另有寄托。紧接着“海内何人解诗酒”,则显示出诗人对知音难求的感慨,似乎在问世间还有谁能与之共鉴诗书、饮酒。
“春蓑雨湿蕙烟寒”一句,描绘了春日细雨中的情景,蕙草被雨水濡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冷意。下句“閒却鸥沙钓竿竹”,则转换了画面,闲适之余,诗人或许在沙滩上垂钓,用竹竿做为钓具,显得悠然自得。
“塞云漠漠方笞兵”一句,突然转入边塞的景象,云层如织,军队严阵以待,或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隐喻。紧接着“油幢安用白面生”,则又是一幅不同寻常的画面,油幢或许指的是某种仪仗物品,而白面生则可能是生活中的细节,反映出诗人的观察之细致。
最后,“东山屐齿藓花绿”一句,转回自然景色,东山的古木之间,长满了青翠的苔藓。末句“鹤唳风声到棋局”,则是诗人在此静谧环境中下棋的情形,或许那鹤唳与风声正好成为他思考对弈时的背景音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