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童走深径,渔户掩沈碧
出处:《龙门岩》
宋 · 张伯玉
未到子陵台,先见龙门石。
万物镇群峰,闯然耸双壁。
清泉界中道,亢若高门辟。
樵童走深径,渔户掩沈碧。
白首钓鱼郎,不知有行客。
万物镇群峰,闯然耸双壁。
清泉界中道,亢若高门辟。
樵童走深径,渔户掩沈碧。
白首钓鱼郎,不知有行客。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子陵台:古代地名,相传为汉代隐士严子陵的居所。龙门石:可能指代壮观的山石或地标。
万物: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群峰:众多的山峰。
樵童:打柴的孩子。
渔户:捕鱼的人家。
沈碧:深沉的绿色,形容湖水。
翻译
还未到达子陵台,已先看见龙门石。世间万物被群峰镇压,龙门石突然耸立成双壁。
清澈的泉水划出道路中线,仿佛高门大开般敞亮。
砍柴的孩子在幽深的小径奔跑,渔家隐藏在深绿色的湖边。
年迈的钓鱼人悠然垂钓,全然不知有旅人经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自然山水景色的画面,其中蕴含着深远的意境和哲理。从“未到子陵台,先见龙门石”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龙门岩这一自然奇观的向往和赞美之情。"万物镇群峰,闯然耸双壁"描述了龙门岩雄伟壮丽的景象,其中“万物镇群峰”表明这里是众山之首,气势宏大;“闯然耸双壁”则形象地描绘出两边山壁如刀削斧凿,险峻而又雄伟。
"清泉界中道,亢若高门辟"中的“清泉”为诗人眼中的龙门岩下流淌的清澈溪水,"界中道"则可能是指这清泉在山间形成的小路或自然分界;"亢若高门辟"则形容这里犹如高耸入云的大门被开启,为诗人展示了一幅开阔的景象。
接下来的“樵童走深径,渔户掩沈碧”表达了在这自然山水间,樵夫(伐木者)和渔人(捕鱼者)的平静生活。"白首钓鱼郎,不知有行客"则是对一位老翁钓鱼的描写,这位老翁头发已经变白,却不知诗人这位“行客”来到了这里。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向往,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灵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