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水来何远,乘潮不辨天
出处:《登方山绝顶》
明 · 沈守正
卷舌唾东海,扬裾蹴塔巅。
云争生客坐,日隔下方烟。
问水来何远,乘潮不辨天。
孤城千百户,广野一蜗蜒。
云争生客坐,日隔下方烟。
问水来何远,乘潮不辨天。
孤城千百户,广野一蜗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方山绝顶时所见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思考。首句“卷舌唾东海,扬裾蹴塔巅”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之高峻,仿佛连大海都可唾手可得,衣袂飘扬能踏至塔顶,极尽想象之能事。接下来“云争生客坐,日隔下方烟”两句,通过云与日的对比,营造出一种云雾缭绕、日光难及的神秘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山之高耸入云。
“问水来何远,乘潮不辨天”则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诗人似乎在询问水流的源头,又似乎在感慨乘着潮水前行时,天空变得模糊不清,引人深思。最后,“孤城千百户,广野一蜗蜒”将视角拉回人间,描绘了一幅辽阔的田野景象,但即便是在如此广阔的视野中,也只有一座小城如蜗牛般细小,强调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谦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