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师原宪安非病,敢学襄阳怨不才
宋 · 赵蕃
草本荒凉门半掩,故人谁肯为予来。
要师原宪安非病,敢学襄阳怨不才。
春自堂堂花更落,发今种种老其催。
谢安故有东山志,过我题诗拭砚埃。
要师原宪安非病,敢学襄阳怨不才。
春自堂堂花更落,发今种种老其催。
谢安故有东山志,过我题诗拭砚埃。
注释
草本:指草木。荒凉:衰败、无人打理。
门半掩:院门半开着。
故人:老朋友。
师:效仿。
原宪:孔子弟子,以贫贱自守而闻名。
安非病:无病无忧。
襄阳:指孟浩然,唐代诗人。
花更落:花开又花落。
种种:形容头发斑白。
老其催:催人老去。
谢安:东晋名臣,曾有隐居东山的意愿。
东山志:隐居东山的愿望。
过我:经过我的住所。
题诗:题写诗篇。
拭砚埃:擦拭砚台上的尘埃。
翻译
草木凋零院门半开,老友还有谁会来访。想效仿原宪无病无忧,怎敢学孟浩然抱怨自己无能。
春天繁花盛开却也凋零,满头白发催人老去。
像谢安一样有隐居东山的心愿,路过这里还会题诗擦拭砚台上的尘埃。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而深沉的画面。首句“草本荒凉门半掩”,写出了诗人寓居之处的孤寂与疏落,半掩的门扉透露出主人的期待与落寞。次句“故人谁肯为予来”表达了对友人来访的渴望,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和对人际交往的期盼。
第三句“要师原宪安非病”,诗人以春秋时期贤者原宪自比,表明自己并非因病而疏于交往,而是选择淡泊的生活方式。第四句“敢学襄阳怨不才”,借襄阳隐士之典故,表达自己并未因无人赏识而抱怨,反而自嘲无才,流露出一种谦逊和自我反思的态度。
第五句“春自堂堂花更落”寓言时光流逝,春光虽好,花朵却不断凋零,暗示了诗人对岁月匆匆的感慨。最后一句“发今种种老其催”,直接点明年龄的增长,感叹时光催人老去。
结尾两句“谢安故有东山志,过我题诗拭砚埃”,诗人借用东晋名臣谢安隐居东山的故事,表达自己也有归隐之心,期待友人来访时能留下墨宝,以此擦拭书斋中的尘埃,增添一份文化气息。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