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夕檐声撼江海,一番凉意洗郊墟
出处:《七月十一日大雨次日又大雨》
宋 · 孙应时
秋来大火太焚如,恼得天公痛扫除。
两夕檐声撼江海,一番凉意洗郊墟。
眼明还我诗书乐,骨醒从渠枕簟疏。
明日快晴应更好,莫妨千里荐嘉蔬。
两夕檐声撼江海,一番凉意洗郊墟。
眼明还我诗书乐,骨醒从渠枕簟疏。
明日快晴应更好,莫妨千里荐嘉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大火:指火星在秋季显得特别明亮。天公: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解释,这里指上天。
檐声:下雨时屋檐滴水的声音。
江海:形容雨势之大。
诗书乐:读书的乐趣。
骨醒:形容身体因凉爽而变得清爽。
荐嘉蔬:推荐优质的蔬菜。
翻译
秋天来临,火星炽热如火,似乎让天公也感到烦恼,决定大肆清除。连续两个晚上,屋檐下的雨声震撼江海,带来了一阵凉意,洗净了郊野的暑气。
雨后眼睛格外明亮,让我重新找回读书的乐趣,身体也因凉爽而清醒,不再需要厚重的寝具。
明天天气应该会更晴朗,不妨借此机会远距离推荐新鲜的蔬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大火之后,连续大雨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秋来大火太焚如”表现出秋季干燥引发的大火,这种现象在古代可能是常见的,但也反映出自然环境的脆弱。紧接着,“恼得天公痛扫除”,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天空以情感,似乎大火让天空感到不满,因此倾盆而下,带来了连绵的雨水。
“两夕檐声撼江海”描写了雨声之大,仿佛能够撼动江海,强调了雨势的猛烈和持续。接下来的“一番凉意洗郊墟”,则是对雨后清凉气息的赞美,这种凉意不仅带来了温度上的变化,更像是给大地洗涤了一般,带来了一丝生机。
诗人的个人感受也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眼明还我诗书乐”,可能是指在雨后清新的空气中,诗人重新获得了阅读和创作的快乐。紧接着的“骨醒从渠枕簟疏”则更加深入,通过“骨醒”来形容心灵的清爽,从而能够安然入睡。
最后,“明日快晴应更好”,诗人期待着雨后的天气会变得更加晴朗,而“莫妨千里荐嘉蔬”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景象的一种展望,希望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感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
整首诗通过对秋季大火和大雨的描写,以及对后续晴好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深刻洞察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