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生行乐耳,如斯逝者可追不
出处:《出郊用劭农韵三首 其二》
宋 · 吴潜
水光山色尽兜收,老子穿林兴尚悠。
眼底有诗皆锦野,心头无事即瀛洲。
鴳鸠岂较物和我,蟪蛄何知春与秋。
所谓人生行乐耳,如斯逝者可追不。
眼底有诗皆锦野,心头无事即瀛洲。
鴳鸠岂较物和我,蟪蛄何知春与秋。
所谓人生行乐耳,如斯逝者可追不。
注释
水光:湖面的波光。山色:山间的景色。
老子:诗人自指。
穿林:漫步穿过树林。
兴尚悠:兴致仍然浓厚。
眼底:眼前。
皆:都。
锦野:美丽的田野。
心头:内心。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
鴳鸠:斑鸠。
岂:哪里。
较:计较。
物和我:万物与自我。
蟪蛄:夏蝉,寿命很短。
何知:怎能知道。
春与秋:春天和秋天。
所谓:所谓的。
行乐:享受快乐。
如斯:如此。
逝者:流逝的时光。
可追:能追回。
翻译
湖光山色尽收入眼底,老夫漫步树林中意犹未尽。眼前的景象如诗如画,心中无杂念便似仙境。
斑鸠哪会去计较万物与自我,蟪蛄怎能理解春天与秋天的区别。
人生在世就是要享受快乐,这样的时光流逝,还能追回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画面。"水光山色尽兜收"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归属感。"老子穿林兴尚悠"则透露出诗人在大自然中寻得内心的平静与悠然。
"眼底有诗皆锦野"表明了诗人对于世界的观察角度,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诗意;"心头无事即瀛洲"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心境,无忧无虑,如同仙岛般的安宁。
接下来的两句"鴳鸠岂较物和我,蟪蛄何知春与秋"通过对比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生活状态,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以及对生命流转、季节更迭的洞察。
最后两句"所谓人生行乐耳,如斯逝者可追不"则是诗人的哲理思考,认为人生应当追求快乐,而已逝去的时光又如何追回,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珍惜光阴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生活体验,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宁静、和谐而充满诗意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