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吾庐太岑寂,茶瓜亦有野人期
出处:《今岁六月望后一日立秋故比常年凉意差早》
宋 · 陆游
九衢车马困炎曦,正是山中散发时。
秋近梧桐已摇落,阴生蟋蟀最先知。
稻陂水白宁忧旱,灶突烟青幸续炊。
谁谓吾庐太岑寂,茶瓜亦有野人期。
秋近梧桐已摇落,阴生蟋蟀最先知。
稻陂水白宁忧旱,灶突烟青幸续炊。
谁谓吾庐太岑寂,茶瓜亦有野人期。
注释
九衢:城市街道。炎曦:烈日。
散发:隐居,不拘束。
梧桐:落叶乔木,秋季叶落。
蟋蟀:一种昆虫,叫声常被视为秋天来临的标志。
稻陂:稻田边的池塘。
宁忧:不怕,不担心。
灶突:烟囱。
烟青:炊烟缭绕。
岑寂:寂静,冷清。
野人:乡村居民,这里指友人。
翻译
城市街道车马繁忙在烈日下,此刻正适合山中隐居生活。秋天临近,梧桐叶已开始凋零,唯有蟋蟀的声音预示着阴凉的到来。
稻田里的水清澈如镜,我不再担心干旱,炊烟袅袅说明火炉还在继续燃烧。
谁说我的小屋过于寂静?我还有乡野朋友来访,共饮茶瓜解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都市中暑热难耐的景象与山中清凉自适的生活对比。诗人身处喧嚣的九衢(繁华街道),车马繁忙,酷暑难当,而此时恰好是他在山中摆脱尘世束缚,披头散发享受清闲的时候。诗人通过“秋近梧桐已摇落”一句,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的韵律,同时借“阴生蟋蟀最先知”表达出山中秋意的悄然降临。
接下来,诗人以农事为背景,欣慰地看到稻田里的水色洁白,表示对丰收的期待,不担心干旱。炊烟青青,意味着生活得以继续,他庆幸能安然度过这个时节。最后,诗人自嘲地说,虽然居所看似孤寂,但仍有野人(可能指朋友或乡邻)相约共度,分享茶瓜,增添了一份人情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凡生活的满足,同时也流露出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节奏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