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突兀初寒外,竹色连娟细雨馀
出处:《范氏致爽园用石湖韵 其二》
宋 · 孙应时
山光突兀初寒外,竹色连娟细雨馀。
一段清奇彻肌骨,锦囊碎句懒能书。
一段清奇彻肌骨,锦囊碎句懒能书。
注释
山光:山上的光线。突兀:突然出现或突出的样子。
初寒:初秋的微寒。
竹色:竹子的颜色。
连娟:连续而美好的样子,形容竹色如丝带般连绵。
细雨:小雨。
馀:剩余,这里指雨后。
一段:一种感觉或景象。
清奇:清新而奇特。
彻肌骨:穿透肌肤,深入骨髓,形容印象深刻。
锦囊:珍贵的袋子,常用来比喻文思或佳句。
碎句:零散的句子。
懒能书:懒得去写下来。
翻译
山光在初秋的寒气中显得格外突兀,竹林的颜色在细雨过后显得更加柔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光初寒与细雨中的竹林景象。开篇“山光突兀初寒外,竹色连娟细雨馀”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远处山峦在初冬之际的冷峻与近前竹丛在细雨中摇曳的景致。其中,“突兀”一词形容山光的陡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连娟”则描绘了竹子在细雨中的柔美姿态。
接下来的“一段清奇彻肌骨,锦囊碎句懒能书”两句,则转而表达了诗人对于景物所激发的感受和对诗歌创作的态度。“一段清奇”指的是那份从自然界中获得的清新脱俗之感,这种感觉“彻肌骨”,意味着深入到了内心,成为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而“锦囊碎句懒能书”则是诗人在面对这份美好情绪时,感到语言的贫乏和创作的无力。这里的“锦囊”,通常用于收纳珍贵之物,在此暗喻诗人的心中珍藏着难以倾泻的丰富感受;而“懒能书”则表明了诗人面对这份美景时,虽有万千句子在心头盘旋,却又感到力不能及,只能是浅尝辄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高远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