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何失其理,致使为盗贼
出处:《鲁墟行》
宋 · 苏泂
今兹水用事,檐雨四十日。
祷祈遍群望,鱼蟹入家宅。
小民例煎迫,在在绝粒食。
圣人制邦国,休养觊生活。
本根者州县,父母资牧伯。
夫何失其理,致使为盗贼。
犯之复无赦,恐负天地德。
昨来诸暨变,本以鹾故得。
有司屡杀戮,势欲与之敌。
民生各良性,岂独肆凶慝。
饥寒迫于后,妻子时动色。
那知刀锯威,乃甚沟壑厄。
市人起相战,争利初殴击。
吾非志剽掠,解后有其迹。
王官亦人耳,闻此宜隐恻。
不然罹宪网,无暇谋复出。
呜呼不得已,天下盖非一。
横尸类鸡狗,斩刈遽狼藉。
颇闻动官军,馀党收捕急。
傥非劝本务,有死民不易。
是时天复雨,省宰到层毕。
夫民使之饱,不饱亦吾匹。
丁宁善其生,泪下死魂魄。
祷祈遍群望,鱼蟹入家宅。
小民例煎迫,在在绝粒食。
圣人制邦国,休养觊生活。
本根者州县,父母资牧伯。
夫何失其理,致使为盗贼。
犯之复无赦,恐负天地德。
昨来诸暨变,本以鹾故得。
有司屡杀戮,势欲与之敌。
民生各良性,岂独肆凶慝。
饥寒迫于后,妻子时动色。
那知刀锯威,乃甚沟壑厄。
市人起相战,争利初殴击。
吾非志剽掠,解后有其迹。
王官亦人耳,闻此宜隐恻。
不然罹宪网,无暇谋复出。
呜呼不得已,天下盖非一。
横尸类鸡狗,斩刈遽狼藉。
颇闻动官军,馀党收捕急。
傥非劝本务,有死民不易。
是时天复雨,省宰到层毕。
夫民使之饱,不饱亦吾匹。
丁宁善其生,泪下死魂魄。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如今雨水泛滥,屋檐连降四十日。祈祷遍寻各方,鱼蟹涌入家中。
百姓受苦煎熬,粮食断绝无食。
圣人治理国家,期盼休养生息。
州县是根基,官员如父母养育。
为何失去秩序,导致盗贼横行。
犯罪不容宽恕,怕违逆天地恩德。
昨日诸暨事件,原因盐税引起。
官府频繁杀戮,意图镇压反抗。
人心本善良,怎能放纵邪恶。
饥饿寒冷逼迫,妻儿时常惊恐。
哪知刀剑之威,比深沟大壑更惨。
市井之人争斗,为利益互相攻击。
我并非好掠夺,只是形势所迫。
官府也是人,应感同身受。
否则将受法律制裁,无暇再图脱身。
哎,实属无奈之举,天下纷乱不止。
尸体遍地如禽兽,屠杀场面狼藉。
听说调动官军,余党抓捕紧急。
若非根本解决,百姓生命难保。
这时天又下雨,省长前来视察。
人民的温饱,关乎我们的责任。
我殷切希望他们生活得好,泪水为亡魂而落。
注释
水用事:洪水泛滥。檐雨:屋檐上的雨水。
煎迫:受苦煎熬。
牧伯:地方官员。
失其理:失去正常秩序。
鹾:盐。
宪网:法律制裁。
横尸:横躺的尸体。
丁宁:叮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百姓的苦难和官府对民众的残酷。开篇便描述了连绵不断的雨水,象征着天灾人祸,接着是人们的悲惨生活,无奈之下甚至铤而走险成为盗贼。
诗中批判了统治者的不仁和官府的暴行,指出他们对民众的残忍致使民生凋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为非作歹、不得已卷入战乱中的无奈与哀伤。
在这场动荡人心的景象中,官军的到来并没有带来秩序,而是加剧了人们的恐惧和痛苦。诗人通过“横尸类鸡狗,斩刈遽狼藉”这样的强烈画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贱视。
最后,诗人的泪水伴随着亡魂,表达了对百姓深切的同情和对生灵的珍惜。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于战乱、官府暴行以及民众苦难的愤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