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明先夜曙,万象入心寒
出处:《孤明》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孤明先夜曙,万象入心寒。
未竟百年事,宁能一榻安。
乖崖应救火,新建不忘官。
心在形神瘁,空悲岳降难。
未竟百年事,宁能一榻安。
乖崖应救火,新建不忘官。
心在形神瘁,空悲岳降难。
鉴赏
这首诗《孤明》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诗中以“孤明”为题,寓意诗人独立不群的精神风貌和深沉的思考。
首句“孤明先夜曙”,描绘了诗人如同一盏孤灯,在夜色中率先照亮黑暗,象征着他在纷扰世间的独特见解与先见之明。次句“万象入心寒”,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象的深刻洞察,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心寒凉,暗示他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接着,“未竟百年事,宁能一榻安”,诗人以“百年事”和“一榻安”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他对人生追求的执着与对短暂安宁的不屑,体现了其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理解。
“乖崖应救火,新建不忘官”,这两句通过类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责任感。乖崖,即山崖,此处比喻险境;救火,象征解决问题。诗人希望能在社会危机中挺身而出,同时不忘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最后,“心在形神瘁,空悲岳降难”,诗人表达了自己虽心系天下,但因长期劳心劳力而身心俱疲,面对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只能徒增悲伤。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时代困境的深切忧虑。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人文关怀,体现了其在复杂社会背景下的独立思考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