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岂谓灯宵月,微云无处寻全文

岂谓灯宵月,微云无处寻

出处:《早春杂兴八首
明 · 李孙宸
隔年秋半夜,风俗验晴阴。
岂谓灯宵月,微云无处寻
儿童行乐地,邻曲岁时新。
俯仰成今昔,幽怀付醉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一个普通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夜晚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季节更替中自然与人文的微妙变化。

首句“隔年秋半夜”,点明时间背景,暗示季节的转换,秋天的夜晚与即将到来的新春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氛围。接着,“风俗验晴阴”一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预测天气,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敏感和智慧。

“岂谓灯宵月,微云无处寻”两句,描绘了春夜的景色。在元宵节的灯火映照下,本应明亮的月亮被轻薄的云层遮掩,难以寻觅,这种景象既增添了节日的神秘感,也暗含了自然界中不可预知的变化。

“儿童行乐地,邻曲岁时新”则转向了人间的欢乐场景。孩子们在节日里尽情嬉戏,邻里之间共享着新年的喜悦,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最后,“俯仰成今昔,幽怀付醉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面对岁月的变迁,诗人选择通过饮酒吟诗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的思绪,既是对过往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早春时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