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爱閒人,肯来同此夕
出处:《曲生访宿》
唐 · 白居易
西斋寂已暮,叩门声樀樀。
知是君宿来,自拂尘埃席。
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
贫静似僧居,竹林依四壁。
厨灯斜影出,檐雨馀声滴。
不是爱閒人,肯来同此夕。
知是君宿来,自拂尘埃席。
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
贫静似僧居,竹林依四壁。
厨灯斜影出,檐雨馀声滴。
不是爱閒人,肯来同此夕。
注释
西斋:诗人的书斋或居所。寂已暮:已经很晚,十分寂静。
樀樀:形容敲门声。
君宿来:朋友的到来,指夜宿之意。
尘埃席:布满灰尘的席子。
茶果:茶和水果,简单的待客之物。
僧居:僧侣居住的地方,这里指简朴的生活。
厨灯斜影出:厨房微弱的灯光投射出长长的影子。
檐雨馀声滴:屋檐上滴落雨水的声音。
爱閒人:喜欢清闲的人。
同此夕:共度这个夜晚。
翻译
西斋已是傍晚时分,静寂中敲门声响起。知道是你前来过夜,我亲自拂去灰尘准备席子。
农家能有什么招待,只有茶和水果迎接客人。
贫穷安静的生活像僧侣的居所,四周环绕着竹林。
厨房灯光映出斜影,屋檐下雨水滴答作响。
并非我喜爱清闲之人,而是你愿意陪我度过这夜晚。
鉴赏
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夜晚场景,西斋寂静,暮色已降,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主人知道是久违的朋友来访,便亲自拂去尘埃,为客人准备席位。这是一个贫寒但充满温馨的乡村家庭,他们用简单的茶果款待远道而来的朋友。
“贫静似僧居,竹林依四壁”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居所的清贫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诗中的"贫静"二字,不仅表达了物质上的简朴,更传递了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超脱。竹林环绕,给人一种隐士自在的感觉。
“厨灯斜影出,檐雨馀声滴”则是对夜晚氛围的细腻描写,厨房里的灯光透过窗棂投射出斜斜的影子,而屋檐上落下的雨声在夜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最后两句“不是爱閒人,肯来同此夕”表达了主人对朋友的珍视和对这难得的相聚时光的珍惜。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平淡与美好,更传达了一种深厚的情谊和对生命中简单乐趣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