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泪和三妇滴,身恐一人捐全文

泪和三妇滴,身恐一人捐

出处:《可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中厨烧笋熟,下箸忽凄然。
不视高堂膳,难归下海田。
泪和三妇滴,身恐一人捐
未拔贲禺郡,明春可劳旋。

鉴赏

这首诗《可惜(其三)》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中厨烧笋熟”,描绘了家中厨房里烧制的竹笋已熟,本应是温馨的家庭场景,却因下文的转折而变得沉重。接着,“下箸忽凄然”一句,通过主人公拿起筷子的动作,表达了内心的悲凉与哀伤,这种情感的突然爆发,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痛苦。

“不视高堂膳,难归下海田。”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主人公因为某种原因无法看到父母的饭食,也无法回到家乡的田地,这不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隔阂与无奈。这种无法团聚的遗憾,让读者感同身受,体会到离别之痛。

“泪和三妇滴,身恐一人捐。”这里使用了“三妇”的典故,可能是指主人公的妻子、母亲以及姐妹三人,他们的眼泪交织在一起,表达出共同的悲伤与无助。同时,“身恐一人捐”则暗示了主人公担心自己可能会成为遗孤,这种担忧更加深了全诗的悲剧色彩。

最后,“未拔贲禺郡,明春可劳旋。”这句话意味着主人公还未从贲禺郡返回,到了明年春天,他或许就能回家了。然而,这里的“可劳旋”并非肯定,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期待,体现了诗人对未来既抱有希望又充满忧虑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情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深深忧虑,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情与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