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雪埋柯不改,岂徒雷动蛰能惊
出处:《春夜读书有感》
明 · 周子义
浩浩迁流默默成,人持何物与争行。
风云不测阴晴变,日月回还昼夜生。
但看雪埋柯不改,岂徒雷动蛰能惊。
千秋圣哲飘然去,谁识微言是客程。
风云不测阴晴变,日月回还昼夜生。
但看雪埋柯不改,岂徒雷动蛰能惊。
千秋圣哲飘然去,谁识微言是客程。
鉴赏
这首诗《春夜读书有感》由明代诗人周子义所作,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幻与哲理思考,展现了深邃的人生感悟。
首联“浩浩迁流默默成,人持何物与争行”以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强调其无声无息却不可阻挡的特性,引出人应当如何面对时间的推移这一主题。这里的“人持何物与争行”,暗示了人在时间面前的渺小与无力,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时间的洪流中,人类应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颔联“风云不测阴晴变,日月回还昼夜生”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风云变幻莫测,日月更替,昼夜交替,这些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喻了人生的起伏不定和变化多端,提醒人们要适应变化,顺应自然。
颈联“但看雪埋柯不改,岂徒雷动蛰能惊”则转向对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雪覆盖树枝,看似改变了树木的外貌,但树干依然坚韧不屈,雷声轰鸣,唤醒冬眠的动物,却无法改变它们的本质。这联诗通过自然界的对比,表达了对内在本质的坚持与对外在环境变化的从容应对,寓意着即使遭遇困难和挑战,人的精神和意志也不应轻易动摇。
尾联“千秋圣哲飘然去,谁识微言是客程”将话题引向历史与哲学的深度思考。千年的智者虽已离去,但他们留下的智慧和教诲,如同旅途中的一盏明灯,指引后来者前行。这里的“微言”既指圣哲的遗训,也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点滴启示。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先贤智慧的敬仰,以及对后人传承与领悟这些智慧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变化、坚持与传承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思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