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好只愁无竹叶,风来自与扫岩花
出处:《山居遣兴四首 其二》
宋 · 李纲
三黜先生发半华,但将笔墨作生涯。
已知晏食能胜肉,更觉安行可当车。
月好只愁无竹叶,风来自与扫岩花。
江边盗贼休窥伺,不是宣和宰相家。
已知晏食能胜肉,更觉安行可当车。
月好只愁无竹叶,风来自与扫岩花。
江边盗贼休窥伺,不是宣和宰相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山居遣兴四首》中的第二首,以“山居”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官场的淡然态度。
首句“三黜先生发半华”,描绘了一位屡次被贬的官员,岁月流逝,两鬓斑白的形象,暗含了对仕途不顺的感慨。接着,“但将笔墨作生涯”,则展现了诗人转而以文学创作作为生活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现实的逃避。
“已知晏食能胜肉”,引用了晏子的故事,意在表明诗人认为精神满足比物质享受更为重要,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价值观。“更觉安行可当车”,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即使在简陋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乐趣和满足。
“月好只愁无竹叶,风来自与扫岩花”,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月色、清风、竹叶和岩花赋予了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解脱。
最后,“江边盗贼休窥伺,不是宣和宰相家”,既是对自身身份的谦逊表述,也是对社会动荡的间接反映,显示了诗人对于权力和财富的淡漠,以及对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官场的疏离,表达了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