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按剑谁先达,沧海论心愧后期
出处:《浮亭夜集》
明 · 林鸿
纵酒閒亭歌复悲,那堪春草思离离。
朱门按剑谁先达,沧海论心愧后期。
郭里莺声惊雨歇,津边柳色向坡垂。
题诗寄远无持赠,偏忆追陪到习池。
朱门按剑谁先达,沧海论心愧后期。
郭里莺声惊雨歇,津边柳色向坡垂。
题诗寄远无持赠,偏忆追陪到习池。
鉴赏
这首《浮亭夜集》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描绘了一场夜晚在亭中聚会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
首句“纵酒闲亭歌复悲”,开篇即点出聚会的氛围,既有饮酒的欢愉,又有歌声的飘扬,但在这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悲哀。这种情感的复杂交织,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那堪春草思离离”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春草的茂盛生长,引发了对离别的深深思念,暗示了聚会中可能有人即将别离,或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朱门按剑谁先达,沧海论心愧后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个人的际遇与更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朱门中的权贵与沧海中的志士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及时实现理想而感到遗憾的心情。
“郭里莺声惊雨歇,津边柳色向坡垂”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莺啼柳绿的景象,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前文的哀愁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即使面对离别和困境,生命依然充满希望与美好。
最后,“题诗寄远无持赠,偏忆追陪到习池”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往相聚时光的怀念。虽然无法直接赠予礼物,但心中那份深情与回忆却如同珍贵的礼物,永远珍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