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秋来每倦登临眼,落日河山感慨多全文

秋来每倦登临眼,落日河山感慨多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莽莽虫沙动易讹,中年志节未消磨。
东垣浪子羞邦彦,北道元戎半薛婆。
盾鼻功名思草檄,矛头心事仗雕戈。
秋来每倦登临眼,落日河山感慨多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的《和丁向卿同年感怀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中年志节的坚守与反思,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

首联“莽莽虫沙动易讹,中年志节未消磨。”开篇即以“莽莽虫沙”描绘出一片荒凉景象,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而“中年志节未消磨”则表明诗人虽处乱世,但内心坚守的志节未曾改变,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颔联“东垣浪子羞邦彦,北道元戎半薛婆。”通过对比“东垣浪子”与“北道元戎”,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不同阶层人物的不同表现。“羞邦彦”与“半薛婆”的描述,既是对具体人物行为的讽刺,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不满。

颈联“盾鼻功名思草檄,矛头心事仗雕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象自己手持盾鼻(古代兵器),思考如何撰写檄文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同时,又以矛头象征内心的忧虑与决心,借助雕戈(古代兵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一联展现了诗人既有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

尾联“秋来每倦登临眼,落日河山感慨多。”以季节的变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秋天的来临让诗人感到疲惫,而落日下的河山则引发了他对历史、国家命运的深深思考。这一联将个人的情感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我坚守的信念,也对社会现状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体现了其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