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为忠养,清贫似素秋
出处:《哀述》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无以为忠养,清贫似素秋。
双鬃陶母尽,一缕敬姜留。
雀舌馀茶盌,蛛丝满药篝。
菇斋过九十,馨洁愧兰羞。
双鬃陶母尽,一缕敬姜留。
雀舌馀茶盌,蛛丝满药篝。
菇斋过九十,馨洁愧兰羞。
鉴赏
这首诗《哀述(其七)》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先辈的追忆与尊敬。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如“清贫似素秋”、“双鬃陶母尽”、“一缕敬姜留”等,描绘出一种简朴而庄重的生活状态,同时流露出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无以为忠养,清贫似素秋”,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在清贫的生活中,无法为亲人提供足够的供养,如同秋天的清冷,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哀愁。
“双鬃陶母尽,一缕敬姜留”,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陶母”和“敬姜”,分别指代古代孝顺的典范人物,通过“双鬃”和“一缕”的对比,形象地表现了岁月的流逝和对先辈的怀念。
“雀舌馀茶碗,蛛丝满药篝”,这两句通过日常用品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生活的简朴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静谧。
“菇斋过九十,馨洁愧兰羞”,最后两句将话题转向对长寿者的尊敬,通过“菇斋”这一隐喻,表达了对长寿之人的赞美,同时也以“馨洁愧兰羞”自谦,表示自己的德行与品德还远远不及这些长寿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深刻体悟,以及对先人和长寿者的崇敬之情,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