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屠民,如屠豕,官闻知,惟充耳
巨蛇不拔山不摧,山瘴如烟山树黑。
五六月间蒸暑湿,大湖痞鬼家家入。
饥鼠清宵绕案行,怪枭白昼当门立。
瘴疠犹可,生番杀我。
民为彼兽,山为彼囿。
既择其肥,亦食其瘦。
肥男瘦男为彼噬,鬼必搏膺诉天帝。
坏门陷厕为大厉,不然或在彼膏肓,彼无医和那得制。
岂知带血挟人头,况使骨肉成寇仇。
鬼不仇番仇骨肉,骨肉吞声惟暗哭。
鬼家不敢招魂祭,或恐魂引凶番至。
生为肉兮死为伥,闻所未闻真骇异。
民视番,猛于官,官奉番,骄于子。
番屠民,如屠豕,官闻知,惟充耳。
山水毒淫乃如彼,豺虎纵横复如此。
居民皇皇走折趾,先生入山可已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湖地区人民生活的艰苦与悲惨,以及当地环境的恶劣。诗中以“客行”开头,形象地展现了外来者面对这片土地时的无力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惨澹无颜色”、“枉用开山力”等词句,表达了对过去劳动付出的惋惜与感慨。
“巨蛇不拔山不摧,山瘴如烟山树黑”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中的瘴气比作烟雾,将树木比作黑色,生动地描绘出大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之恶劣。接下来,“五六月间蒸暑湿,大湖痞鬼家家入”则进一步描述了夏季的酷热与潮湿,以及由此带来的不适。
“饥鼠清宵绕案行,怪枭白昼当门立”两句,通过描写夜间老鼠的活动和白天怪鸟的站立,侧面反映了当地生活的贫困与荒凉。随后,“瘴疠犹可,生番杀我。民为彼兽,山为彼囿”则揭示了当地人民面临的双重威胁:一是来自自然环境的疾病,二是来自“生番”的暴力。
“既择其肥,亦食其瘦。肥男瘦男为彼噬,鬼必搏膺诉天帝”几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生番”对人类的残暴行为,以及他们对食物的贪婪。接下来,“坏门陷厕为大厉,不然或在彼膏肓,彼无医和那得制”则进一步强调了“生番”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与威胁。
“岂知带血挟人头,况使骨肉成寇仇。鬼不仇番仇骨肉,骨肉吞声惟暗哭”几句,通过对比“鬼”与“生番”的行为,突出了人类内部矛盾的严重性。最后,“鬼家不敢招魂祭,或恐魂引凶番至。生为肉兮死为伥,闻所未闻真骇异”则表达了对这种奇特现象的震惊与恐惧。
“民视番,猛于官,官奉番,骄于子。番屠民,如屠豕,官闻知,惟充耳”几句,揭示了当地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官员对民众苦难的漠视。最后,“山水毒淫乃如彼,豺虎纵横复如此。居民皇皇走折趾,先生入山可已矣”总结了全文,表达了对大湖地区现状的深切忧虑,并暗示了作者对于改变这一状况的无奈与绝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湖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状况的描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尤其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冲突,以及社会正义的缺失。诗中充满了对底层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