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紫芝人已说,天庭喜气十分黄
出处:《次韵龚实之正言见寄 其二》
宋 · 王十朋
谏坡乌府迹相望,眼底何曾识六郎。
去国雅钦龚胜节,得州欣近郑公乡。
尺书远荷鸿传至,好句惟忧电取将。
未见紫芝人已说,天庭喜气十分黄。
去国雅钦龚胜节,得州欣近郑公乡。
尺书远荷鸿传至,好句惟忧电取将。
未见紫芝人已说,天庭喜气十分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次韵龚实之正言见寄(其二)》。诗中以“谏坡乌府迹相望”开篇,描绘出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场景,暗含对过去人物的追忆与对当前人事的感慨。接下来,“眼底何曾识六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仰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遗憾,即未能亲自认识这些杰出人物。
“去国雅钦龚胜节,得州欣近郑公乡”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对比“去国”与“得州”,以及对龚胜和郑公的钦佩,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远方与故乡之间复杂情感的思考。这里不仅有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也有对自己所在之地的欣慰与满足。
“尺书远荷鸿传至,好句惟忧电取将”则转而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尺书,即简短的信件,这里用来形容友人寄来的书信;“鸿传”则暗示了信件传递的迅速与重要性。诗人担忧友人的好句会像闪电般迅速被他人获取,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才华的保护。
最后,“未见紫芝人已说,天庭喜气十分黄”两句,以“紫芝”象征高洁之士,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誉与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同时,“天庭喜气十分黄”则可能寓指朝廷或社会上对才华的认可与赞赏,整体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氛围。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