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错卮勉今夕,铄金众口自古昔
出处:《咏怀拟长吉体》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虎人养虎戚自贻,天帝醉梦佯不知。
叩关人诉虎人罪,虎有大力詟天吏。
黄河之水不可澄,茧丝棼乱令乃惩。
华灯错卮勉今夕,铄金众口自古昔。
叩关人诉虎人罪,虎有大力詟天吏。
黄河之水不可澄,茧丝棼乱令乃惩。
华灯错卮勉今夕,铄金众口自古昔。
鉴赏
这首诗以拟长吉体的形式,描绘了一幅充满奇幻与深意的画面。开篇“虎人养虎戚自贻”,以“虎人”这一非人类的形象,隐喻着某种难以驾驭的力量或欲望,其自我放纵导致了自身的困境。接着,“天帝醉梦佯不知”,暗示上天对人间的种种不公视而不见,仿佛在沉睡中遗忘,表现出一种无奈和讽刺。
“叩关人诉虎人罪,虎有大力詟天吏”,描述了人们勇敢地站出来指责这种力量的不公,尽管这股力量强大到连天上的神吏都为之畏惧。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冲突,以及个体面对强权时的勇气与抗争。
“黄河之水不可澄,茧丝棼乱令乃惩”,以黄河的浑浊比喻社会的混乱,即使试图澄清也无济于事,象征着世道人心的复杂与难以改变。同时,“茧丝棼乱令乃惩”则表达了通过混乱与纷扰,人们最终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寓意着因果报应的观念。
“华灯错卮勉今夕,铄金众口自古昔”,描绘了人们在欢庆中寻求暂时的解脱,但历史的教训却总是被遗忘,如同众人用言语铸成的金石,虽历经岁月仍能发出警示之声。这里强调了历史经验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在享受当下时不应忘记过去的教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探讨了人性、权力、道德、历史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深刻的洞察和批判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