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全文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翻译

海角崖山斜成一线,现在也不属于中华之地了。
如今我们(明朝将要灭亡)却没有投水自尽的机会,何况波浪之间还有船只来往。
一眼望去,明朝的城关山河已经没有汉人的旗帜,凄厉的音乐响彻日月,却已经不是汉族的乐器。
嫦娥想要回来也无处可回了,只能孤零零地在月轮上伴着桂花哭泣。

鉴赏

这首诗名为《后秋兴八首》,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在壬寅年(1642年)七月至癸卯年(1643年)五月期间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国家沦丧、民族危机的深切忧虑与感慨。

首句“海角崖山一线斜”,描绘了海疆的辽阔与崖山的险峻,暗示着国家边疆的脆弱和易受侵犯。接着,“从今也不属中华”一句,表达了对国家主权丧失的痛心疾首,预示着国家不再属于自己的悲愤之情。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两句,运用典故,以“鱼腹捐躯”比喻为国捐躯的英雄,以“龙涎泛海槎”象征航海的艰难与危险,表达了对国家危难之际,英雄豪杰的渴望与呼唤。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两句,通过“关河”、“汉帜”、“日月”、“胡笳”的意象对比,表达了对国家衰败、民族危机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异族入侵的强烈反感。

最后,“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两句,以神话中的嫦娥形象,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回归的热切期盼。嫦娥孤独无依,只能倚靠月亮哭泣,象征着国家在动荡中失去安宁,人民在苦难中哀伤无助。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重,通过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和对和平稳定的强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