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楼外雨萧萧,客里迁居意不聊
出处:《六月八日迁寓侍郎桥》
宋末元初 · 方回
梧桐楼外雨萧萧,客里迁居意不聊。
净土偶邻罗汉洞,閒人肯羡侍郎桥。
蠹鱼书少家何窘,行李船轻路匪遥。
此□十翁肯相送,典钱沽酒了今朝。
净土偶邻罗汉洞,閒人肯羡侍郎桥。
蠹鱼书少家何窘,行李船轻路匪遥。
此□十翁肯相送,典钱沽酒了今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梧桐:一种落叶乔木,古人常用来象征高洁或离别。迁居:搬家,改变居住地。
净土:佛教中指清净之地,这里可能指罗汉洞。
罗汉洞:传说中的修行之地,可能指附近的一个名胜。
侍郎桥:古代官职名称,这里可能指附近有名的大桥。
蠹鱼:书虫,指蛀书的昆虫。
行李:随身携带的物品。
十翁:泛指多位老人。
典钱:典当财物换取钱财。
沽酒:买酒。
翻译
窗外梧桐叶在秋雨中沙沙作响,旅居在外心情落寞。我居住的地方偶尔邻近罗汉洞,闲人却不会羡慕那侍郎桥的繁华。
家中书籍被蛀虫侵蚀,显得家境困顿,行囊轻便,路途并不遥远。
在这陌生之地,如果能有十位老翁相伴,我会典当财物买酒共度今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雨中的凄凉与孤独的情境。"梧桐楼外雨萧萧",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带有几分忧郁的氛围,梧桐树下细雨如丝,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不安。接着"客里迁居意不聊",表明诗人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对于迁徙居所感到无聊和失落。
第三句"净土偶邻罗汉洞",诗人提到自己偶然来到一处清净的佛教圣地,这里有罗汉洞,传说中罗汉是修炼到一定境界的佛教高僧,住所往往被描绘得神秘而又安静。"閒人肯羡侍郎桥"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净土和桥边生活的向往与羡慕。
"蠹鱼书少家何窘"一句,通过对书籍数量的描写,反映出诗人的学问不丰,内心可能感到一种局促。"行李船轻路匪遥"则表达了诗人即将启程,但由于行囊简单,旅途也不会太远。
最后两句"此□十翁肯相送,典钱沽酒了今朝",描述了一位老者愿意为诗人送行,诗人则用仅有的资金买酒,与老者共度这一天。整个场景给人的感觉是淡淡的悲凉中带着一丝温暖。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个人情感和佛教元素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异乡漂泊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透露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