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万年年一会,不知何事未能平
出处:《七夕阴雨次日雷风更烈》
明 · 霍与瑕
佳人脉脉更亭亭,閒倚轩辕作画屏。
应为牛郎频隔岁,故将鸾镜掩空冥。
天河泻恨云偏恶,风雨倾愁夜忍听。
十二万年年一会,不知何事未能平。
应为牛郎频隔岁,故将鸾镜掩空冥。
天河泻恨云偏恶,风雨倾愁夜忍听。
十二万年年一会,不知何事未能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佳节阴雨连绵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复杂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天气变化与人间的情感纠葛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首句“佳人脉脉更亭亭”,描绘了佳人(此处可能指仙女或女子)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亭亭玉立的形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闲倚轩辕作画屏”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佳人比作画屏,进一步强调了她的美丽与静谧,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与等待。
“应为牛郎频隔岁,故将鸾镜掩空冥”两句,直接点明了七夕节的背景——牛郎织女相隔银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鸾镜在这里象征着佳人的思念与期盼,她用鸾镜遮掩着天空,似乎是在试图阻挡银河的阻隔,表达出对牛郎的深切思念和对相聚的渴望。
“天河泻恨云偏恶,风雨倾愁夜忍听”则通过自然界的恶劣天气来映射人间的愁绪。天河的水似乎带着恨意,乌云密布,风雨交加的夜晚,佳人难以忍受,却不得不倾听这倾诉愁绪的声音。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加深了读者对佳人内心情感的理解。
最后,“十二万年年一会,不知何事未能平”两句,将时间的跨度拉长到十二万年,强调了牛郎织女每年仅能相聚一次的短暂,以及这种相聚背后未解的遗憾与不解。这种超越时空的思考,使得诗歌的主题更为深刻,引发了人们对爱情、分离与团聚的哲学性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七夕阴雨天气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佳人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以及面对分离时的无奈与愁绪。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思,是明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