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正愁绝,高处正跻攀
出处:《登途怀友人》
唐 · 吴融
日落野原秀,雨馀云物闲。
清时正愁绝,高处正跻攀。
京洛遥天外,江河战鼓间。
孤怀欲谁寄,应望塞鸿还。
清时正愁绝,高处正跻攀。
京洛遥天外,江河战鼓间。
孤怀欲谁寄,应望塞鸿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日落:太阳下山。野原:广阔的原野。
秀:美丽,秀丽。
雨馀:雨后。
云物:云彩和景物。
清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愁绝:极其忧愁。
高处:高的地方,比喻高位或高尚的境界。
跻攀:攀登,上升。
京洛:京都洛阳,代指朝廷或国家中心。
遥天外:极远的天边。
江河:泛指河流。
战鼓:战争中的鼓声,象征战乱。
孤怀:孤独的心情。
欲谁寄:想要寄托给谁。
塞鸿:边塞的鸿雁,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或远方的信息。
翻译
夕阳西下,原野景色秀丽;雨后云雾悠闲,万物静谧。正值国家清平时期,心中却满是忧愁;身处高位,仍在努力攀登。
京城洛阳远在天边之外,江河之上回响着战争的鼓声。
这孤独的情怀能与谁分享?只能寄托于眺望边塞归来的鸿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行旅的孤独与寂寞之感。开篇"日落野原秀,雨馀云物闲",景色宜人却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清时正愁绝,高处正跻攀"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心中的忧虑与孤独感愈发深重。
接下来的"京洛遥天外,江河战鼓间"则是对遥远的都城和战争中纷争不息的现实的叹息。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最后"孤怀欲谁寄,应望塞鸿还"则是诗人的情感宣泄,他想要将自己的孤独心情寄托给某个人,但又感到困难,只能是一厢情愿地期盼着那些远去的友人能够回来。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个性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这是一首充满了边塞行旅之感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华,更是对于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