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却是山僧多伎俩,此身聋瞽不妨渠全文

却是山僧多伎俩,此身聋瞽不妨渠

数弓瓯脱一蜗庐,老去生涯自有余。
但饱何须香积饭,得闲能厌惠陁书。
师教忍辱波罗蜜,代有同生蔑戾车。
却是山僧多伎俩,此身聋瞽不妨渠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甫尔逍遥偶得陆司空与绳数行坐客因举吴门诗语一笑赋此》。诗中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情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的淡泊和对知识的热爱。

首句“数弓瓯脱一蜗庐”,以“数弓”和“一蜗庐”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简陋,却也暗示出其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接着,“老去生涯自有余”一句,道出了诗人虽已年老,但生活依然充实,内心充满满足感。

“但饱何须香积饭,得闲能厌惠陁书”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认为饱足并非必须依赖于香积饭这样的珍馐美味,而是在于心灵的充实,即“得闲能厌惠陁书”,即使在闲暇之时,也能够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师教忍辱波罗蜜,代有同生蔑戾车”两句,引用佛教术语,表达了诗人对于忍耐与宽容的理解,以及对于世间纷扰的超脱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传统的尊重,认为每一代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却是山僧多伎俩,此身聋瞽不妨渠”两句,以戏谑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生活状态的自嘲与幽默,同时也流露出对山僧智慧的赞赏。尽管自己可能在外界看来有些“聋瞽”,但这并不妨碍他享受生活中的乐趣和智慧的启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超然态度,既体现了对物质的淡泊,又蕴含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是一首富有哲思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