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元称褐袍宽,何物曾堪待所欢
出处:《再和答坡山二首》
明 · 黄衷
此身元称褐袍宽,何物曾堪待所欢。
无分东山携紫袖,有时西墅岸缁冠。
百年药裹供垂暮,八月莼丝谢早寒。
莫倚长林叹摇落,芳华强半带愁看。
无分东山携紫袖,有时西墅岸缁冠。
百年药裹供垂暮,八月莼丝谢早寒。
莫倚长林叹摇落,芳华强半带愁看。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衷的作品《再和答坡山二首(其二)》。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首联“此身元称褐袍宽,何物曾堪待所欢。”诗人自嘲自己穿着宽大的褐色袍子,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或事物的到来,但实际却无人可待,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绪。
颔联“无分东山携紫袖,有时西墅岸缁冠。”这里运用了典故,东山指东晋名士谢安隐居之地,紫袖可能是指谢安的侍从,西墅则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隐居之所,缁冠是僧侣的帽子。这两句诗表达的是诗人无法像古人那样携侍从隐居,暗示了他渴望归隐而不得的遗憾。
颈联“百年药裹供垂暮,八月莼丝谢早寒。”“药裹”指的是药物,暗示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不佳,即将步入老年。“八月莼丝谢早寒”则是用莼菜在秋天早寒时凋谢来比喻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感慨。
尾联“莫倚长林叹摇落,芳华强半带愁看。”诗人劝慰自己不要因树木落叶而感叹时光易逝,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要珍惜剩下的美好时光,带着一丝忧愁,但更多的是对生活态度的积极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衰老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