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乱青封叠石,杉松浓影过空墙
出处:《赠蕴上人》
宋 · 王正己
佛法诗名谁更继,未闻随分谒侯王。
洗盂秋涧日华动,捣药夜堂云气香。
苔藓乱青封叠石,杉松浓影过空墙。
若非火岳□□地,那得吾师住久长。
洗盂秋涧日华动,捣药夜堂云气香。
苔藓乱青封叠石,杉松浓影过空墙。
若非火岳□□地,那得吾师住久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佛法:佛教的教义和修行。随分:随意,不拘泥于形式。
谒:拜见,拜访。
侯王:古代的诸侯或国王。
洗盂:清洗药盂。
秋涧:秋天的山涧。
日华:阳光的光辉。
捣药:研磨草药。
苔藓:生长在阴湿处的绿色植物。
叠石:堆积在石头上的苔藓。
杉松:常绿乔木,象征长寿。
空墙:空旷的墙壁。
火岳:比喻清净无染的地方,像火山上没有尘埃。
□□地:此处原文有缺失,可能是形容词或短语。
吾师:指代尊敬的老师。
久长:长久居住。
翻译
谁能继续发扬佛法,未曾听说有人随意拜会权贵。在秋天的山涧边洗净药盂,夜晚药香从堂屋飘出。
青苔覆盖石头,杂乱无章,杉松的浓密树影穿过空荡的墙壁。
如果不是这清净之地,怎能容许我的老师长久居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正己所作,名为《赠蕴上人》。诗中流露出对佛法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于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
"佛法诗名谁更继,未闻随分谒侯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传承的好奇与不解,似乎在寻觅佛法的真谛,但又感到困惑,因为并没有听到过哪位高僧能够真正领悟其深义。
接下来的两句 "洗盂秋涧日华动,捣药夜堂云气香。" 描述了一幅静谧的寺庙生活画面。秋天的溪流清澈见底,太阳照耀使水波闪烁;夜晚时分,在安静的佛堂中捣制药材,空气中弥漫着淡雅的香气。
"苔藓乱青封叠石,杉松浓影过空墙。" 这两句描写了寺庙周围环境的生机勃勃和幽静。苔藓在古老的石头上蔓延,杉树的浓郁阴影投射在空旷的院墙之上。
最后两句 "若非火岳□□地,那得吾师住久长。" 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圣地的向往和对其导师长期居留此地的愿望。这里的“火岳”可能指的是某个著名的佛教圣地,而空白处应是形容该地之美好,但因字迹模糊,难以断定。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法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宁静生活环境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