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一弦一字万怨恨,始听欢乐终咨嗟全文

一弦一字万怨恨,始听欢乐终咨嗟

出处:《于氏琵琶行
宋末元初 · 方回
君不见木兰女郎代戍边,铁甲卧起二十年。
不知谁作古乐府,至今流传木兰篇。
又不见公孙大娘舞剑器,挥霍低昂动天地。
我杜少陵有长歌,每一读之生壮气。
汉时昭君颜如花,强令出塞禁风沙。
马上无以写愁思,推手为琵却手琶。
昭君死作青冢土,琵琶却传来汉家。
一弦一字万怨恨,始听欢乐终咨嗟
燕代佳人有于氏,春日黄莺韵桃李。
齿犀微露朱砂唇,手荑缓转青葱指。
声外调声非杆拨,意中写意自宫徵。
曲阑歌罢或潸然,何能动人一至此。
有时不用琵琶歌,辩如仪秦勇贲轲。
武昌东西说赤壁,洙泗南北誇黄河。
一炬一失百万却,古今胜败何其多。
拔山盖世亦泪下,骓兮虞兮奈若何。
老夫嗜好无它癖,为尔看朱几成碧。
白发多情似乐天,衫袖江州司马湿。
前身不是木兰旧女郎,今生恐是公孙真大娘。
哦此琵琶敲诗肠,尔或因之姓名香。

拼音版原文

jūnjiànlánlángdàishùbiāntiějiǎèrshínián

zhīshuízuòzhìjīnliúchuánlánpiān

yòujiàngōngsūnniángjiànhuīhuòángdòngtiān

shǎolíngyǒuchángměizhīshēngzhuàng

hànshízhāojūnyánhuāqiánglìngchūsāijìnfēngshā

shàngxiěchóutuīshǒuwèiquèshǒu

zhāojūnzuòqīngzhǒngquèchuánláihànjiā

xiánwànyuànhènshǐtīnghuānzhōngjiē

yàndàijiārényǒushìchūnhuángyīngyùntáo

齿chǐwēizhūshāchúnshǒuhuǎnzhuǎnqīngcōngzhǐ

shēngwàitiáoshēngfēigǎnzhōngxiěgōngzhǐ

lánhuòshānránnéngdòngrénzhì

yǒushíyòngbiànqínyǒngbēn

chāngdōng西shuōchìzhūnánběikuāhuáng

shībǎiwànquèjīnshèngbàiduō

shāngàishìlèixiàzhuīnàiruò

lǎoshìhǎowèiěrkànzhūchéng

báiduōqíngtiānshānxiùjiāngzhōu湿shī

qiánshēnshìlánjiùlángjīnshēngkǒngshìgōngsūnzhēnniáng

òqiāoshīchángěrhuòyīnzhīxìngmíngxiāng

注释

木兰:古代女英雄。
戍边:守卫边疆。
公孙大娘:唐代著名舞者。
杜少陵:杜甫的别称。
昭君:汉朝美女,出塞和亲。
青冢:王昭君墓。
于氏:燕代的美女。
黄莺:鸟名,象征春天。
宫徵:五音之一。
衫袖:衣袖。
江州司马: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公孙真大娘:对公孙大娘的赞美。
诗肠:比喻诗人的内心世界。
姓名香:美好的名声。

翻译

你可曾见过木兰女扮男装去边疆,身披铁甲度过了二十年。
无人知晓是谁创作了这首古乐府,木兰的故事至今仍被传唱。
再者,公孙大娘舞剑器,剑影翻飞震动天地。
我杜甫有首长诗,每次诵读都激发出豪情。
汉代王昭君美貌如花,被迫远嫁塞外抵挡风沙。
马背上无法抒发哀愁,只能用手势代替琵琶和琶。
昭君死后化作青冢尘土,琵琶声却穿越回汉家。
一弦一音蕴含万般哀怨,开始听来欢快,最后却是叹息。
燕代佳人于氏,春日黄莺伴她如桃李。
她唇红齿白,手指纤细青葱,歌声婉转如丝。
她的歌声无需弦拨,心意尽在音符间,宫商角徵自然流露。
歌唱完毕,她或泪流满面,情感表达如此深沉。
有时无需琵琶伴奏,她的声音也能如仪秦、勇贲轲般雄辩。
武昌赤壁之战东说西讲,洙泗黄河南北夸赞。
一场大火损失百万,古今胜败何其众多。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人也会落泪,骓啊虞啊,命运如何这般无奈。
我老夫并无其他爱好,只为你的名字而痴迷。
白发多情如白居易,衫袖沾湿似江州司马。
我不是木兰的旧时女子,或许今世是公孙大娘。
哦,这琵琶声敲击着我的诗心,或许因此你的名字永留芬芳。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于氏琵琶行》,该词表现了诗人对古代女性英雄和艺术家的怀念,以及对历史兴亡和人生悲欢的深刻感悟。从词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木兰女郎、公孙大娘等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英雄气概和艺术才华的赞美之情。

词中的“铁甲卧起二十年”、“挥霍低昂动天地”等句子,塑造了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女性形象。诗人还通过提及古乐府和木兰篇,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在接下来的部分,词人提到汉时昭君和燕代佳人于氏,都是以美貌著称的女性,但她们的命运也被历史的风沙所掩盖。诗人通过“一弦一字万怨恨”、“声外调声非杆拨”等句子,传达了对这些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

最后,词中出现了“武昌东西说赤壁”、“洙泗南北誇黄河”等历史地名,以及“拔山盖世亦泪下”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胜败更迭、英雄辈出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整首词作以其深邃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精湛的艺术构思,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历史感怀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