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全文

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

出处:《夜闻警
宋 · 吴可
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
卧听邻鸡三鼓鸣,流言敌骑一宵及。
抱衾携幼强趋走,复岭重山且深入。
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
长秋南奔苦岚瘴,翠华连巡犯卑湿。
顾我飘零岂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

拼音版原文

niánguānjūnjùnyuǎncūnshuítuō

tīnglínsānmíngliúyánxiāo

bàoqīnxiéyòuqiángzǒulǐngzhòngshānqiěshēn

wèiwénběirénwèinuǎnānjīn便biànjīngzhé

chángqiūnánbēnlánzhàngcuìhuáliánxúnfànbēi湿shī

piāolíngniànzhùhánjiāngwàngjiǔ

注释

官军:朝廷军队。
远客:远离家乡的人。
流言:未经证实的消息。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春雷乍动,万物复苏。
翠华:古代对皇帝仪仗的代称。
飘零:形容生活无定,漂泊不定。

翻译

过去的几年间,官军攻破了许多城池,远方的旅人孤独地身处小村庄,不知如何应对危急。
夜晚躺在床上,听到邻居的鸡鸣三声,谣言四起,说敌人的骑兵即将在一夜之间到达。
抱着被子,带着孩子,勉强逃亡,翻过重重山岭,往深处前进。
听说北方人害怕温暖,怎么现在就仿佛春天的惊蛰,让人不安。
长途跋涉向南逃难,苦于湿热的山岚瘴气,皇室仪仗队也难以抵挡恶劣环境。
想想自己漂泊不定,这些困苦又何足挂齿,我凝视着寒冷的江面,久久不愿离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给平民带来的恐慌和逃难的情景。开篇“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两句,通过对官军攻破城邑、远方游子在偏远村庄中无人救援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战争的残酷与个人的无助。随后的“卧听邻鸡三鼓鸣,流言敌骑一宵及”则展现了战乱即将到来的紧迫气氛,人们在夜中听到鸡鸣声,却又传来了敌军可能会在夜间到达的消息,增添了一份紧张和恐惧。

“抱衾携幼强趋走,复岭重山且深入”这两句则刻画了战争中的逃难场景。人们带着简单的行囊(衾),搀扶着孩子(携幼),在夜色中仓促间匆忙离去,寻找更远、更安全的地方藏身,体现出战争所迫使人的无奈与悲凉。

“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比。北方之人往往因北方严寒而畏惧温暖的春天到来,因为那意味着草木复苏,也可能是敌军南下的时节。而诗中所处的“如今”则是在惊恐与慌乱之中,人们对于即将到来的威胁感到无比的不安。

接下来的“长秋南奔苦岚瘴,翠华连巡犯卑湿”两句,通过对逃难路上的艰辛和自然环境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战争所带来的苦楚与艰难。诗中的人物在漫长而寒冷的秋季,奔波于南方的崎岖之地,遭遇着湿润且低洼的地形,这些都是对逃难过程中的不易和痛苦的刻画。

最后,“顾我飘零岂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流离失所命运的无限感慨。诗中的人物在回首往事时,对于自己的遭遇感到不胜唏嘘(岂足念),面对着那条寒冷的河流,久久地站立,忘却了时间的流逝,这种情景让人读之不禁为之一沉。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与逃难生活的描写,展现了战乱对平民生活的巨大破坏和个体命运的无常,以及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不安和无奈。